10月12日,太鋼傳來消息,該公司產品將有望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項目中亮相。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的反應原理與太陽內部的聚變原理一樣,所以它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 ITER計劃是全球僅次于國際空間站的國際大科學工程,也是我國迄今參與的最大的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美國和歐盟等七方、30多個國家共同參與,建造地點位于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項目預期持續30年,10年作為工程建設,20年作為運行。 核聚變是一種清潔、無污染、儲量巨大、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經濟可靠的新興能源,聚變的科學可行性已得到證實。ITER主要依靠磁約束使氫產生核聚變,從而利用聚變產生的能量進行發電。2007年年初,太鋼就參與了ITER計劃不銹鋼材料的技術交流及研制,并成立了由技術、營銷、生產等相關單位組成的攻關組。2010年,按照ITER計劃要求,太鋼研制成功不銹鋼板材、鍛件、鋼管等材料,并通過產品評定。 目前,太鋼不銹鋼板材、鍛件已經具備了生產交貨能力,不銹鋼外方內圓異型管已進行了小批量試制,被中科院列入供應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