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市場的狂飆猛漲,使中國重卡銷量躍入百萬輛時代。這種態勢,也讓許多業內人士對未來形勢樂觀不已,企業不但紛紛調高了2011年的產銷目標,還“一窩蜂”地上馬新投資項目,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產能競賽”。
然而,今年前5個月,國內重卡銷量卻出現了嚴重下滑。這不但給習慣了高增長的重卡企業來了個措手不及,也給未來重卡市場增加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下行風險加大 在對重卡市場走勢進行預測時,雖然不乏樂觀人群,但是更多人士認為,過去十年的暴發式增長,讓國內重卡的年銷量從20萬激增到120多萬輛。這種持續高增長之后,可能會導致未來重卡市場需求進入下行階段。“我粗略地計算了一下,如果保持每年100萬輛的市場需求,五年后國內重卡的保有量將超過700萬輛。但社會運輸需求顯然不可能消化這么多重卡。所以,目前這種高速發展的態勢,一定會在未來幾年慢下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信息室副主任潘增友告訴記者。他甚至認為,未來五年,重卡的需求空間有可能回落至每年55萬~65萬輛的區間。 這樣的數字,在一些企業人士看來有些過于悲觀。可確定的一點是,連續十年的高增長將難以為繼。市場需求正在悄然生變,已經是企業的共識。華菱汽車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白云志就認為:“過去的高增長給每家重卡企業都帶來了很好的效益,這樣的‘好日子’下一個十年肯定不會再有了。” 市場挑戰不斷 市場可能出現的轉向風險,讓重卡企業既有的生存和發展方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黃剛就認為,過去十年,尤其是近五年,重卡企業都活得“比較滋潤“,因而也吸引了很多“新兵”加入。去年重卡市場接近50%的增長,讓不少企業都賺的盆滿缽滿。 可這種過分依賴于市場和規模增長的生存方式,也蘊含著潛在的風險。“一旦市場規模不再增長,或出現階段性下降,企業能不能保證自己的運營狀況不受影響,是一個大問題。”黃剛說,“以前,中國重卡市場的年銷量70萬臺的時候,大家還都能夠贏利;但如果現在市場降到70萬臺的規模,企業還有沒有贏利能力?說實話我感到很懷疑。” 這并非杞人憂天,與前幾年相比,重卡企業的成本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上游的原材料、能源不斷漲價;人力成本也增加不少;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固定資產投資加大等因素,企業成本已非過去可比。 與此同時,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行業價格戰加劇。據介紹,過去六年中,原材料價格漲了60%,而卡車價格卻下降了5%~15%。“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市場需求被壓縮,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可能將使企業贏利狀況更加捉襟見肘。而且,伴隨著成本優勢的逐步喪失,在質量和性能方面與國際品牌尚有一定差距的中國重卡,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也會面臨不小的挑戰。”黃剛表示。 資源爭奪激烈 國內需求空間的回落、產品毛利率的下降、海外市場的風險等,讓重卡企業的生存壓力日增。為應對這種狀況,一些重卡企業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戰略,希望能抓住這次市場變局的機會,擺脫過去單純依靠量的增長與價格戰取勝的增長方式。這其中,配套資源的爭奪,成為企業未來布局的重點。目前,國內重卡企業紛紛通過股權并購等方式,對上下游主要企業加大整合的力度,以增強掌控能力,構筑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在潘增友看來,企業的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形勢所迫。他說,目前在重卡領域,法士特成為重卡變速箱的壟斷者,而濰柴則是行業內最大的發動機供應商。這兩家總成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當前斯太爾平臺上產品動力與傳動總成的供應。 這種“壟斷”,不但使其鏈條外的企業毛利率一直較低,更嚴重的是,當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排產也會遇到障礙,以致在市場上陷于被動。 為了擺脫這種掣肘,重卡企業只得“自力更生”,不斷加強自身在動力傳動總成方面的資源控制力。據了解,中國重汽就在支持杭州發動機有限公司發展的同時,建立了濟南動力有限公司,兩地共同生產615系列發動機。“長遠來看,這兩個工廠在滿足重汽內部需要的同時,還能為其他企業提供配套,有可能會對目前的發動機供應格局產生影響。”潘增友說。 至于一汽解放和東風,其發動機資源相對獨立——兩家企業都在7~13L柴油機領域構成了完整的產品線,可以滿足未來發展中對中、重型發動機的需求。同時,通過加大對變速箱、車橋等領域的發展力度,未來幾年,一汽和東風的重卡資源還將進一步獨立。 在變速箱領域,東風汽車變速箱有限公司的產品已經涉及重、中、輕型全系列產品。而采用伊頓技術的變速箱分公司也將成為一汽集團變速箱事業上的主體。雖然在成本控制方面,一汽的變速箱與法士特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通過加強成本控制和新產品開發,特別是對雙中間軸變速箱的開發,將使一汽變速箱與法士特等企業的雙中間軸變速形成競爭,未來幾年一汽對法士特變速箱的需求將呈現減少趨勢。 競爭不斷加劇 目前來看,國內重卡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開始從單一產品的競爭向全方位競爭擴展。除了配套資源,其在營銷體系、售后服務體系、資本等方面的“爭斗”也進一步加劇。 營銷方面,國內重卡企業主要在銷售、售后服務網絡建設,運營支持,服務標準等方面展開競爭。其中,網絡決斗尤為激烈。 據了解,目前主流重卡企業的銷售網點均已覆蓋到地級城市,開始向縣級城市發展。對此,有人認為這種網點的迅速擴張也是一把“雙刃劍”。潘增友就在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由于網絡建設嚴重超前于銷售增長,導致經銷商之間競爭加劇,無序競爭開始抬頭,造成個別經銷商生存艱難。“目前,不同企業單個銷售門店的平均銷量差距高達5倍。這也提醒廣大的企業,在加大網絡鋪設力度的同時,還要注意網絡的穩定性。”他表示。 此外,企業要實現長久發展,必須引入新技術,擺脫同質化競爭。而新技術的導入必須依賴于大量資金的投入。同時,重卡的研發、生產、市場開發等都離不開龐大的資金支持。因此,資本競爭也就成為重卡競爭的新熱點。在這方面,一汽憑借集團的強大實力,聯合世界先進制造商和設計商進行共同開發動力總成,推動技術發展;東風也通過日產引進技術和資本,實現技術升級。中國重汽則借助上市融資,完成在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領域的布局;而紅巖在經歷了與上汽、依維柯的重組之后,也獲得資本和技術注入,為后續發展儲備了力量。 |